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古朱的字纸篓

小时候要我们敬惜字纸,现在无纸化了,便弄个博客充当字纸篓

 
 
 

日志

 
 
关于我

曾经的人民公社社员,徘徊十年的下岗人员,终于拿到了养老金,每天为延长养老金享受日期而奋斗着。

用餐  

2006-11-26 14:03:37|  分类: 我看照片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是一幅难得一见的反映知识青年日常生活的图像,粗一看,小日子过得还不错,屋里整理的井井有条,平常日子,却有三只小菜。虽没四菜一汤,但也离小康水平不远了。

 

    仔细一瞧,桌上还放着一盏高脚煤油灯,老底子叫美孚灯,可以调节灯光的大小。我们用的可能是最后一代的产品了吧,到了以后,灯罩就没地方买配不到了,我们都改用用墨水瓶自制的灯。由于没了灯罩,燃烧不充分,尽是煤烟,鼻子里整天黑黑的。桌上还有那用冲压废料制成的和用竹篾编制的热水瓶,自从有了塑料外壳后,也都不见了踪影,那只精致的小暖壶在那时应属高档奢侈品了。

 

    我们刚到宁夏时,热水瓶在当地尚不普及,当地贫下中农都叫它电壶,认为它里面是有电的,要不然水怎么会过夜还不会凉。不知有多少次,在田头在炕上,我们给他们讲解热水瓶保温的原理,讲解热量传递的三要素,这可能也是我们下乡最初开展的最多的科普活动。

 

    青年队食堂每餐只提供一样菜,不论男女,每人一小碗,有三人吃饭就有三碗。如果凑上四人,有条件再泡上一碗紫菜虾皮汤,就成了四菜一汤。米饭按票供应,饭票是找了一张白卡纸自制的,上面盖有青年队首长的私印,只出了一版,数量也有限,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可惜存世的极难觅到了。相片上手中的碗一平碗是半斤米饭。每人每月定量45斤,男生往往不够吃,月底了要靠女生节约下来施舍给我们。(哈哈,这次到千岛湖时,听黑龙江的兵团哥儿说起来他们也一样,真是天下知青是一家!)

 

    大锅饭是很香很好吃的,菜倒是不敢恭维。那时吃饭时我们最爱传看的书是一本《大众食堂菜谱》,不是为了学烹饪,而是叫做精神会餐打牙祭。到现在我还记得涮羊肉的菜谱里有一句:“食者取空碗一只”,那是我们的经典语录。

 

    桌子、板凳都是杭州带来发的,每个宿舍一张台子三只板凳,那是用南方的杉木做的,不适应西北的干燥天气。女生宿舍台子保存的还较好,男生的几乎全散了架。在西北地区的农户家是没有这种桌子的,他们用的是60~70cm见方30cm高低的炕桌,椅子板凳也不习惯用,喜欢盘腿坐在炕上。就是有椅子板凳,他们也喜欢在上面蹲着。

 

    雷锋的石膏像是那个时代典型的特征。

  评论这张
 
阅读(326)| 评论(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