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古朱的字纸篓

小时候要我们敬惜字纸,现在无纸化了,便弄个博客充当字纸篓

 
 
 

日志

 
 
关于我

曾经的人民公社社员,徘徊十年的下岗人员,终于拿到了养老金,每天为延长养老金享受日期而奋斗着。

漫谈宁夏的吃(上)  

2007-11-19 10:59:16|  分类: 农场生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阿米搞了个宁夏吃的系列,乍一看这个题目出得有点古怪:仔细回想,我们在宁夏那时,哪有什么好吃的供我们挑选?哪敢奢望有什么美食。说句实的,那时候每天能把肚子填饱了,也就像实现了共产主义那么幸福了。没想到回应的人还真不算少,出乎意料!正像忆依网友所说的“吃苦苦菜,不吃苦苦菜,想吃苦苦菜”一样,这是一种奇怪的情结!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爱好、口味都会相应改变,记忆也会变得美好起来。

吃不饱是下乡青年普遍现象,那时的我们正处于“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的身体发育阶段,本身就需要摄入大量的营养,再加上当时劳动强度大,副食贫乏,牙好胃口又好,这点定量就捉襟见肘,经常的寅吃卯粮入不敷出。说起来,我们那时的定量并不算低,现在全家都用不了那么多:刚下乡时,国家供应每人每月45斤,以后生产队分配了,又把我们按光棍汉标准,一人吃一个半人的,一年也可分400来斤口粮,可是还不够吃!现在想想自己都难以相信。

比起下乡黑龙江和其它地方的知识青年,我们下乡到宁夏永宁县的,还算是幸运的。虽然定量一样有限,但吃的还是大米白面。先来说说大米:宁夏川自古就有引黄河水自流灌溉的传统,水稻品种大白皮、小白皮,旧时是贡米,皇帝老儿吃的,还会错吗。正宗大白皮的米,细细长长的,煮出饭来,三粒米就有一寸。白皮稻最大的缺点是容易掉粒,收获时不加小心,场上一半地里一半。等我们开始栽稻子时,白皮稻已属淘汰品种了,我们种的是公交稻,公交28。公交稻碾出来的米,短短壮壮的,烧出饭来公是公母是母的,表面似有一层油质,呈半透明状,好吃极了!现在我们家里用的都是从超市购买的黑龙江东北大米,品质不错,口感极佳。但是,总觉得找不回那吃公交稻米煮的饭,咀嚼后留在嘴里的那丝甜滋滋的回味。杭州找不到西北出的米!

米质一好,出饭率就低,一顿吃它个两斤米的干饭,不用讲究什么下饭,随便找哪个女生都能搞定。一个月45斤定量,够吗?

宁夏是我国春小麦的主要产地。我们在黄河滩上时,滩田易灌不易排,小麦种的很少。后来分到生产队,种麦与栽稻一样是主要营生,小麦也成了我们口粮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品种。当时我们种的主要是碧玉麦,面的质量口感都不错。后来改为阿勃麦,面就差了,比碧玉的面黑,出面率也低,但它的产量较高。再后来,我们都不在田里干营生了,田里种的小麦全部换成了永良4号,这个小麦品种产量高、品质好,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应性好,深受大家好评,各地老农纷纷改用这个品种。值得我们骄傲的是,这个优良品种,是由我们两位杭州侉子培育出来的。

小麦磨面也很有讲究,第一茬面,有麦子附着的赃物泥土,吃起来发碜。第二、三茬,才是精白面,可以包饺子待客用。接下来是擀面条蒸馍用的面,最后的一茬,已跟麸皮差不多了,只能做黑面饼子,肚子饿时,啃起来也带点甜味。

与口粮同时做为计划分配的还有食用油,宁夏的食用油不可不提。我们在宁夏吃的是胡麻油,也叫香油,是亚麻籽榨制的,是一种保健食品,营养很高。在宁夏川,每个生产队都种亚麻(胡麻),籽可榨油,麻布又是高级纺织原料,秆可卖给工厂制作亚麻纤维。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除了那香香的亚麻油外,那亚麻开花也是一景:它不像油菜开起花来那么厚厚的一片,它只有那薄薄的一层,蓝个盈盈的,在太阳光底下,不时的变幻着色调。有时,看着看着,人也会觉得飘然起来。

  评论这张
 
阅读(327)| 评论(6)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