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古朱的字纸篓

小时候要我们敬惜字纸,现在无纸化了,便弄个博客充当字纸篓

 
 
 

日志

 
 
关于我

曾经的人民公社社员,徘徊十年的下岗人员,终于拿到了养老金,每天为延长养老金享受日期而奋斗着。

回访团——感想2  

2012-11-02 22:45:35|  分类: 矿山记忆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我们这次回访团去的成员,早年大部分都当过井下工,对下井工作都有体会。这次回访,对矿工工作生活方面的条件设施比较关注。现在的井下工是怎么生活和工作的,是每个人都存在的一个好奇。

    我们参加工作那时处在一个扭曲的年代,“先生产,后生活”、“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等等反科学的口号统治了一切。放高产了,食堂里供应些平时见不到的肉菜,算是最大的人文关怀。井下工艰苦、脏累、生命得不到保障,冠冕堂皇地说是领导一切的阶级,实是最底层的苦力,与现在没有可比性。我们想看的是以当今的理念管理下的煤炭企业,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我们这次参观,有好几餐就在我们参观的矿里用膳。虽然我们享受贵宾待遇另外设圆台面招待,但是都在职工食堂里,我们可以近距离的看到现在矿工的伙食。那天午餐安排我们到职工食堂自助餐,我问了食堂管理人员,平时他们是点菜制的,今天只是为了接待我们,临时改为自助餐形式。食堂装修的跟宾馆餐厅一样,这不令人惊奇,惊讶的是它采用的色调——一抹的象牙白,边缘镶嵌黑色镶条,给人一种高雅静逸的感觉。有人惊叹,这种颜色怎么搞卫生?但也就是采用了这个色调,搞卫生一点也偷不了懒。

    我们在羊场湾煤矿参观时,正好遇到交接班,井口距离有点远,有交通车接送。我上了他们接送车看了,就跟城市里的公交车一样,整洁亮堂,不是亲眼见到一车采煤工下车,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运送井下工的。

    石槽村矿的井口看得见,高高的矗立着。从更衣室到井口是一条阳光长廊:两边有一米多高的墙,整整齐齐的排放安装着各种管线和供暖设施,上面是全封闭的玻璃墙。有点像杭州香格里拉饭店A楼到B楼的那个走廊,但比它宽畅比它长得多。

    想当初我们下井那会,井口也有两三里远,夏天的日头冬天的寒风,特别脚上穿的那双矿工靴,冻不起热起来也难受。谁来管过你啊——怕苦还不革命了?现在看到的点点滴滴,都是人性化的体现,以人为本,这是对劳动者的一个尊重,是对财富创造者人格的尊重!

    令我们感动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后勤保障,一些别人看来不以为是的细节。

    一出罐笼,有一个自动刷洗矿工靴的水池子,怪不得那条供矿工行走的阳光走廊能保持一尘不染。

    一进更衣室,首先看到的是茶水站。刚一上井,便有热茶伺候,那个温馨劲我们下过井的人都能体会到。

    工作服脏了有地方有专人为你洗涮,破了有人给你缝补。别小瞧了这些点点滴滴细细碎碎,这是在维护做人的尊严!

    矿灯盒变小变轻了,由于换用了干式蓄电池,再没有漏液之虞。我们那时候“干不干,七斤半”,每个人的工作服都会有被盐酸烧的洞,有的无奈,找块风筒布垫在后面。

    还有更衣室,常服和工作服是分开两个场地的,当然更衣箱也是两个,整齐干净而高档。存放工作服的更衣箱,四面是网格,我看到了直喊,我们那时怎么那么傻!很简单的办法,更衣箱变透气了。

    我们几个老伙计在一起回忆起矿山生活时,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天的更衣。我们那时的更衣箱是合二而一的,上档放常服,下档除了放置里外全套的工作服装外,还有矿灯带矿工帽矿工靴和一些工具,塞得满满当当。每天下班,将满是汗水的衣裤塞进密不透风的更衣箱,第二天上班穿着时,那滋味可想而知。难怪30多年过去了,说起来还是那么呲牙咧嘴的。

    现代的矿山,不但物质条件好了,人的精神面貌也大变了。矿工的素质,普遍提高,碰到我们这些前辈级的老矿工,表现得彬彬有礼落落大方。我们还参观了工人们的书画展摄影展,水平都不是一般的,令人叹为观止,

  评论这张
 
阅读(255)| 评论(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