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古朱的字纸篓

小时候要我们敬惜字纸,现在无纸化了,便弄个博客充当字纸篓

 
 
 

日志

 
 
关于我

曾经的人民公社社员,徘徊十年的下岗人员,终于拿到了养老金,每天为延长养老金享受日期而奋斗着。

老帖子  

2014-04-09 21:38:46|  分类: 工作文件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人过三十不要脸,开口便是想当年”,现在已过去了两个三十了,可想当年的帖子却越来越少了。为了庆祝浙江知青网成立十周年,网站将编辑文摘的任务交给了我,觉得有点困难:现在需要找米下锅了,不像编辑前几集,箩里挑花,俯拾皆是。塞上吟踪曾与我谈起说,情系宁夏川现在热闹了,人气很旺,但是质量不能与初办时相比,有质量的文字帖少了。盛夏时与内蒙知青的兵团战友网站管理人员座谈,聊起了这个现象,据他们说这是全国各地知青网站的普遍现象,早期上网人少,文化层次较高,帖子以回忆为主,文章较有质量。现阶段都沦为以口水帖为主了。你好、我好、大家好,联络感情互通信息,这也是知识青年步入老年后亟需的。

前几天与一老友闲聊,从我写的《棉裤》一文又谈到了这事,他认为是该回忆的差不多都写过了,写完了,话题枯竭。他建议不妨把老帖子再翻出来,“炒炒冷饭头”。正合我意,我说我在棉裤发表后有意识地引了两篇,以前也有类似做法,收效不错。

这次杭州图书馆编的《迁徙的人生》,收录了我写的《任老汉》一文,出乎我的意外。这一篇是我开始打算写回忆后的第一篇,写在纸上,学打字时把它修改后发在《老三届》论坛上的。那时雄心勃勃,想写一个老汉系列,从描写老汉入手体现我们的知青生活。不过计划不如变化,写了一篇以后再无精力再续了(详见《关于<安家记>》一文)。

这里翻出来的老帖提到的《青年友谊圆舞曲》,也写得很早,文后标有时间20045101249,那可能是发表的时间。我原来在MSN的空间博客上专门有个古朱侃歌的栏目,设想以写歌曲的记忆来回忆我们的知青生活,记得写过几篇的,也没继续下去。那时知青话题还算是敏感话题。

闲话少说,把《青年友谊圆舞曲》原封不动地搬上来吧:
  评论这张
 
阅读(174)|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