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古朱的字纸篓

小时候要我们敬惜字纸,现在无纸化了,便弄个博客充当字纸篓

 
 
 

日志

 
 
关于我

曾经的人民公社社员,徘徊十年的下岗人员,终于拿到了养老金,每天为延长养老金享受日期而奋斗着。

重读《话说宁夏》  

2012-11-06 08:58:57|  分类: 信手拈来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话说宁夏》是塞上吟踪先生专门为我们情系宁夏川栏目量身定做的一组系列文章,“作为当年知青的一员,应他们的邀请,在网上发表了一些文章,以便他们了解今日的宁夏”。我把这组文章珍藏在论坛《精华集萃》栏目,作者也将这组文章收进他的自选集《春晖秋月》。

    《话说宁夏》由:《从王维诗〈使至塞上〉说起》、《东山今昔》、《宁夏的铁路》、《久违了 “贺兰晴雪”》、《大道如歌》、《换一个角度看宁夏的水》等篇章组成,写于2007年11月份前后,仔细算来至今正好整整五年。时隔五年再来重读,缘于我今年有幸参加了宁夏煤炭系统返浙老矿工回访团,所见所闻,使我想起了这组文章。五年前介绍的宁夏新貌,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五年前的规划宏图,已成了现实:我们回来坐的火车就是走银川至太原的铁路的。

    2008年我也回过一次宁夏,没有过黄河,对这组文章感受不太深刻。只是在沙坡头景区,看到了那个诗碑,因为看过《从王维诗〈使至塞上〉说起》这篇文章,有印象,特意过去留个影,无奈日头太高,碑面正处于逆光,拍得很不理想。随着相机失窃,这几张不够理想的相片,也没有了,有点遗憾。

    刚到县农场那几年,青年队组织了好几次越过冰冻的黄河,去东山拉石子,可我一次也没参加。记得有一次与通桥老乡在黄河边放马,正是枯水季节,黄河水很清很缓也很窄,我俩准备渡到河东去。快游到对岸,遥遥见到有几个婆姨在洗东西,便折过头游了回来,还是没去成。直到分到了立强一队,到东山拔蒿子,才过了黄河:仁存渡口摆的渡,对岸是个很大的沙窝,我是顺着沙窝中间名叫交裆的一条小路艰难行进的,我有一篇短文记叙了这件事。

    现在过黄河变得容易了,从机场出来、到宁东去参观,我们几渡黄河。现在是坐着汽车过黄河的,汽车走在高速路上,不觉得就过了黄河。高速公路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也使黄河变窄了,虽然正是丰水期。

    这次的回访团成员中,属于我们通桥公社的,只有我与陈其广两人。在永宁,我们找到另一位同班同学金维新,陈其广下午另有安排,金维新找了个车,拉着我们沿着滨河大道让我们开开眼界。往南开了没多会儿,看到了一座铁路大桥飞跨黄河。车子从桥下穿过,我想起了在塞上吟踪文章里看到过永宁要修铁路,铁路要在永宁过黄河,现在已投入运营了。

    我们回杭州就是从这条大桥过黄河的。火车从银川一发车,我们几个就趴在窗口看永宁。没认出来究竟经过了永宁哪些个地方,就认得这黄河大桥。

    这趟列车是银川发出,经太原、石家庄、德州到上海,全程30个小时,2211公里。票价便宜得令人不敢相信:下铺全程才276元!

    银川出发后第一站是灵武,然后由盐池过陕西进入山西,那是吕梁山吧,火车钻进了大山的肚里,隧道一个接一个,简直成了地铁。银青高速就在铁路边,时即时离。这一公一铁走了个捷路子,把宁夏与海洋的距离拉近了。

    塞上吟踪的文章《话说宁夏》,在精华集萃栏目,点击篇名即可进入。

    我写的第一次到东山去的文章《沙漠历险记》,时间有点早了,只能到我博客里,点击也可找到。
  评论这张
 
阅读(248)|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